從更初只為摘掉眼鏡,到增進視力的希望,直到改善總體視覺質量、提高生活質量的終極目標,人們的追求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希望獲得良好的全程視力,即遠、中、近距離的清晰視力;并希望獲得在全天候下的良好視力,即在各種亮度、對比度環境下良好的視覺質量;還希望獲得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具有適用的視覺質量。因此有人開始提出從技術上講,屈光手術可以10年做一次,以適合個年齡段的視覺需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屈光手術在世界范圍內經歷了一個由發展到成熟的過程,出現了一大批切實可行的手術技術和更多正在研發之中的手術方法,是現代眼科更具有挑戰性的學科方向之一
手術部位:眼部
治療方式:
手術費用:
治療次數:
麻醉方式:
手術設備:
手術材料:
住院時間:
拆線時間:
術中注意事項:
(一)、手術室環境 手術室恒定的溫度手術成功的保證,室溫過高可影響激光能量,而溫度過小則可導致屈光度過矯,手術室內避免使用揮發性物質如酒精、香水等,以免對激光的輸出能量產生影響。
(二)、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手術眼別及屈光度等。向患者做一些必要的解釋,使患者熟悉激光機工作時發出的聲響、光亮及發射激光會產生的焦糊氣味,減輕患者緊張狀態,使患者心理有所準備,積極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手術,避免患者緊張產生不自主的眼球轉動及身體顫動,導致激光切削的不規則。
(三)、患者頭位做好患者體位擺放,患者取仰臥位,雙眼與準分子激光水平線對平,額頭、鼻、下頜與身體正中線在一垂直水平線,下頜不要過高或過低,保持頭位端正,使綠色的反光點位于角膜中心。手術時叮囑患者注視正上方綠色光點,避免眼球轉動。行負壓吸引時因眼壓升高, 患者眼球可有脹感、瞳孔擴大,此時應保持眼球不動,以免 緊張不適引起眼球轉動導致負壓吸引失敗。角膜瓣制作后,密切觀察患者頭位變化,患者頭位的偏斜可導致眼位的偏斜,使激光切削區中心偏離瞳孔中心。頭位的偏斜還可導致激光切削時散光軸偏移,引起術后不規則散光,因此,術中時進行調整,以確定正確的頭位,再行激光切削。
(四)、手術完成后,立即在裂隙燈顯微鏡下檢查,觀察角膜瓣下有無微粒、碎屑,角膜瓣是否對合平整。如發現瓣下有異物,應為患者及時沖洗,清除碎屑、微粒,保證術后角膜透明。術畢滴眼液,戴清洗過的透明眼罩,告知患者由于手術采用表面麻醉,因此術后術眼會出現異物感、流淚等不適,這些癥狀均為術后正常反應,不必過于擔憂。囑患者復診時間、注意事項,嚴禁揉眼及用力擠眼,防止角膜瓣移位或皺折。術日盡量閉眼休息,減輕眼部反應。若出現疼痛難忍或紅腫、磨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術后護理:
(一)、病情觀察 術后第一天必須到院復查,為患者去除眼罩,用抗生素眼液清潔眼部,檢查裸眼視力,在裂隙燈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角膜瓣的愈合情況、眼部癥狀,并告知患者:大部分患者術后第一天即可達到更佳矯正視力,小部分患者需要一周或一月方可達到更佳矯正視力。
(二)、術后用藥 指導患者用藥,并說明用藥的注意事項:滴眼前應洗凈雙手,滴眼時動作要輕柔,盡量少接觸上眼瞼,防止手法過重,影響角膜瓣修復。使用不同的滴眼液應間隔5min,用藥時瓶口不要觸及睫毛和角膜,用后隨時蓋好瓶蓋。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得擅自停藥、減藥或使用其他藥物,否則會造成不良后果并影響視力的恢復與穩定。
(三)、術后復查 術后第一天、第七天、第十五天、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來院復查。一旦出現眼紅、腫、痛、畏光、流淚或分泌物增多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診。
(四)、術后大多數患者擔心的主要問題是視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應向患者說明術后視力恢復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與近視度數高低及個人對治療反應差異有關,一個月之內有波動很正常,通常三至六個月達到基本穩定。有的患者擔心早起用眼會影響視力恢復,不敢用眼,整天閉眼在家休息,這種情況應向患者解釋正常用眼的意義,指導其合理用眼,以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齡稍大的患者初期看近物時會感到稍有模糊,此后癥狀會慢慢消失,個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的眼疲勞和眩光,對此類患者,應合理解釋,及時給予心里安慰,勸其不必過分焦慮和擔心,精神上要放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適會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