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0:11:22 瀏覽:0 來源:愛美啦
樺樹皮工藝品
木刻雕制品
精美的刺繡工藝
編前語
鄂倫春民族世代生活在大小興安嶺的山林中,過著游獵生活。聰明的鄂倫春人創造和保留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利用身邊的木料制成木板畫、木雕畫、木制飾品等手工藝品,就連更不起眼的樹根,經過手工藝人的精雕細琢,也變成了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根雕藝術品。
鄂倫春人的刺繡藝術主要表現在皮革制品上,他們的皮衣、皮帽、皮手套和煙荷包上都飾以華麗的刺繡。鄂倫春人的刺繡制作精美、講究對稱,使人愛不釋手。其服飾做工精細,美觀保暖,尤其是服飾上刺繡的圖案,有的如湛藍天空的朵朵白云,有的如密林深處嬌柔的鮮花……這些生活用品是鄂倫春人民智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樺皮制品在鄂倫春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碗、盆、桶、箱子等器皿,與針線盒、神龕、仙仁柱的覆蓋物等都是用樺皮制作而成的。為了使這些器皿物品更加美觀,人們便在其上精心雕刻各種圖案和花紋。主要有云字紋、回字紋和多種花朵圖形。圖案和花紋雕刻好之后,涂上紅黃黑三種顏色,使其色彩鮮明,富有立體感,花紋和顏色也有一定的象征性。如:姑娘出嫁時從娘家帶去的嫁妝,有一種叫“阿達瑪勒”的樺皮箱,在其蓋上一般都刻有“珠勒都很”的花紋,象征著夫妻團圓永不分離,箱蓋邊沿或箱周圍刻的花紋叫“奎熱格音”,象征著女人嫁給男人要終身忠于丈夫,不能隨便越出規范?;y和顏色,紅、黃象征著喜慶,藍、白象征著災難,黑色是配色,沒有象征意義。雕刻工具更初是用名為“托格托文”的刻刀,是用鹿、犴或狍子的腿骨制成的,后來多用鐵制的刻刀。
木刻雕,在木質的器物上,如馬鞍、刀鞘、鹿哨、木盆、木碗等作藝術加工,刻什么樣的花紋和圖樣,要根據不同的器物和每個人的不同愛好而定。馬鞍和鹿哨上一般刻云字花紋和圖案,上面也染上紅黃二色,使器物更加美觀,另外,老人們供奉的“毛木貼”也是用木頭刻制而成。為了表示對神的虔誠,供奉者都要下一番工夫精心雕刻,不僅有眼、耳、鼻、口等,而且神態各異。
骨雕,是用獸骨刻制的骨紐扣,骨指環、骨筷子等。原料一般用鹿、犴的大腿骨。骨紐扣的樣式較多,有圓形的,方形的,長形的,菱形的,圓柱形的等,多釘在皮制的衣服上,是婦女們更喜歡的骨制品。骨指環,鄂倫春語叫“烏爾郭布屯”更初是射箭用的工具,戴在右手的拇指上,后來便成為男性的一種裝飾品,既是好獵手的一種標志,又是一種吉祥物,青年男子都佩戴這種器物。據說這種股指環還是防身的武器,如誰要來侵犯,便用其還擊自衛。骨筷子,是比較講究的一種餐具,已雕刻好的骨筷子可與象牙筷子相媲美。至今仍可以見到許多獵手們使用這種筷子,出獵時還將其插在刀鞘邊的凹槽里攜帶。
刺繡是鄂倫春族婦女的傳統手工藝術。在她們縫制的衣服、鞋、帽、手套、枕頭、被子、褥子、煙荷包、套褲、馬褡等物品上,都要繡上各種花紋和圖案,使其更加漂亮。尤其是在自己穿戴的衣服、鞋和帽子上繡有云字的黑皮邊,而且在衣領、大襟、開衩等處,還要繡上各種精美的花紋。繡制的花紋和圖案,與木質雕刻的花紋樣式基本相同。刺繡的樣式有四種:
團式花紋。團式花紋大都有以十字為骨架,向四面八方擴展,十分規整。其形狀有圓形、方形、橢圓形、菱形等。
波紋花紋。是由兩方格形連續圖案構成。繡在樺皮盒、桶的邊緣、皮被的沿口,婦女穿戴的皮帽子、皮靴以及皮手套筒口的邊沿等處。其形多用斜線、回紋線等。
單獨花樣。沒有固定的形狀,可隨著器物的外形而變化,多用于各種形狀的煙荷包、腰飾和皮袍的開襟等處,一朵花、一只蝴蝶都可以成為一幅圖案,有時也可組合起來使用。
角偶花樣。是獨立存在的一種樣式,常用于皮兜的四角或皮袍的大襟角等處,它的結構有的四角都一樣,有的左右相同或上下相同,但其花形多與中心花相配合,互相對應,組成一個整體。
刺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用針線直接在皮制品或布制品上刺繡。把皮板或布料剪成各種花樣,然后縫在皮缺口或皮制品上。花樣和圖案是婦女們隨意想象出來的,但有的花樣和圖案也有一定的象征性和固定的。
(來源:中國民族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