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1 16:39:57 瀏覽:0 來源:愛美啦
文 | 華曄 海若鏡
編輯 | 海若鏡
每當寒假、暑假臨近,總有一批家長啟動孩子的“顏面管理”,帶著有地包天、小下巴或犬牙交錯等口腔問題的孩子進入口腔門診,咨詢牙齒矯正。當前,市場上力勸“錯頜畸形早期矯治”的聲音不絕入耳:“別錯過兒童正畸的黃金時期”;“越早矯正效果越好”等,刺激著家長關注孩子健康的敏感神經。
根據2021年發布的《中國兒童錯(牙合)畸形早期矯治專家共識》,中國兒童/青少年錯(牙合)畸形患病率在2000年時已達到67.82%,且發病率有升高趨勢,“嚴重影響我國近2.6億兒童牙頜面功能、顏面美觀及生長發育”。據國海證券數據,2021年中國正畸案例數為330萬例,滲透率0.23%,遠低于美國的1.4%,由此可見國內兒童及青少年正畸市場確有廣泛增長空間。
面對兒童牙科的市場需求,頭部口腔服務企業接連下場布局。2022年港交所上市的美皓醫療(原中國口腔醫療服務集團),計劃投入9200萬元建設溫州兒童醫院、鹿城兒童醫院;另投入560萬元翻新溫州醫院大樓,擴增兒童牙科服務室。2022年11月,瑞爾齒科兒童早期矯治發展中心揭牌成立。2020年通策醫療斥資1.5億收購三葉兒童口腔。
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兒童正畸有望重啟供需兩旺的局面。原本受制于客單價低的兒牙科室,在增添了早矯正畸項目后,“兒科業績可以輕松提升30%以上,”杭州某口腔連鎖機構的正畸主任兼合伙人觀察道。
2023年開年,種植牙帶量采購結果已經出爐,擬中選的種植體平均中選價將至900余元,平均降幅55%;在此背景下,機構紛紛尋找新的增長點。那么,處于兒牙+正畸兩大優質賽道交匯點的兒童口腔正畸,會成為未來的潛力賽道嗎?兒牙服務機構,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又有哪些?上游耗材廠商在搶占市場時,又使出了怎樣的招數?
錯頜畸形,指的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牙齒、頜骨、顱面的畸形,如牙列擁擠、牙列稀疏、齙牙、地包天、小下巴、偏頜等。
之所以出現高比例的錯頜畸形,除了遺傳因素外,一方面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不良口腔習慣,如吮唇、單側咀嚼、舔舌、咬物、睡覺磨牙、口呼吸及吮指等。另一方面,與“弱咀嚼”直接相關,有效的咀嚼刺激可以促進頜骨的健康發育,但由于現代兒童喂養逐漸精細化,咀嚼頻次和強度大幅降低,會導致頜骨和牙弓狹窄。不過,牙齒數量還是那么多,就可能出現骨量不調、牙列擁擠等問題。
那么,兒童牙齒正畸一定是越早越好嗎?事實并非如此,盡管“早發現、早治療”是干預原則,但更佳矯正時間卻是要根據患兒畸形的具體情況、生長發育狀態而定。
“很多家長著急給孩子正畸,一個原因是低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注意力全在孩子的健康上,真到了五六年級或者初中,孩子做作業的時間都不夠,每天半小時的正畸功能訓練也抽不出時間,”杭州某口腔連鎖機構的正畸主任兼合伙人觀察道。在她看來,一些不適宜早期矯治的案例,假如過早干預,可能會將正畸周期極大拉長,“孩子會沒有耐心的。”
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期刊《家庭醫學》盤點了不同原因下,兒童錯頜畸形的更佳干預時間:因口腔不良習慣、換牙異常等因素,引起牙齒骨骼方面的畸形,如乳牙地包天、下頜后退、偏頜、上下牙合不攏、牙阻生、乳牙早脫、恒牙遲萌、嚴重的牙位異常等,應盡早治療。如乳牙地包天,更早可在3.5-4歲就開始矯正。
如果畸形為牙齒或面部肌功能異常、面部骨骼發育不對稱、發育不足/過度,或小下巴、恒牙地包天、恒牙埋伏阻生,及口呼吸引起的腺樣體面容(上頜前突或下頜后縮)等,女孩宜在八九歲前、男孩宜在11歲前矯正。
如果牙頜畸形只是單純性的牙齒問題,其矯正的更佳時間是女性為10-14歲,男性為12-18歲。如果是骨骼方面的畸形,應在生長發育基本停止時(即15歲以后)再到醫院就醫;若單純正畸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則需聯合外科手術。
《中國新聞周刊》曾報道了兒童正畸過度低齡化的問題,為了治療反頜,兒童口腔機構讓三歲孩童每天戴12小時矯治器。給過于低齡的孩子進行牙齒矯治,一方面孩子配合度差,再者也可能給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帶去“陰影”——矯正成為一種痛苦經歷。
總之,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牙頜面異常生長發育時,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咨詢正畸專科醫生,以評估孩子進行正畸治療的適宜年齡。同時,在防止干預滯后的同時,也需注意規避被誘導消費、過度醫療的情況。
“兒童骨骼的可塑性強,如楊柳枝一般,給點力量就可以移動。而且孩子往往沒有牙周炎、骨關節病,根尖炎、缺牙的情況也比較少見。所以相比復雜的成人矯正,兒童正畸相對要簡單一些。”上述正畸主任表示,“因此,很多人存在一個認知誤區,以為牙齒矯正就是戴個牙套,隨便哪位牙醫都能做。現實中,如果一位兒科牙醫幫孩子補牙治牙,孩子和家長感覺好,就會把牙齒矯正也交給這位醫生。”
嚴格而言,正畸應由專業的正畸醫生操作,特別是占比達2/3的復雜案例,需要由正畸醫生結合專業和經驗進行判斷。在美國,正畸醫生(Orthodontist)和全科牙醫(dentist)是兩個職業,前者年薪中位數在30-40萬美元,后者大概只有一半。正畸專業是本科后教育,不少正畸醫生本科專業其實是物理或數學。
《中國兒童錯畸形早期矯治專家共識》也指出,由于早期矯治知識體系龐雜,從事早期矯治的醫生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學習兒童牙頜面部生長發育的特點,且要不斷更新對兒童早期矯治的認知……對于預防和干預阻斷的基礎治療,兒童口腔醫生、口腔全科醫生、正畸醫生都應積極參與,過于專業和復雜的治療則應由口腔正畸專科醫生主導。
但是,在國內,至2021年11月,獲得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認證的正畸醫生僅有6041多名。根據國海證券調研,在全球,北美正畸醫生完成的案例數更高,平均每人每年完成98例。按更高計,中國正畸醫生每年更多可完成60萬例正畸案例;但2021年國內實際完成了330萬例,正畸醫生缺口在5.5倍左右,所以正畸業務主流還是由全科牙醫來操作。
正畸醫生的缺口,也是制約兒童正畸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成熟的正畸醫生而言,日常已忙于成人正畸,無暇花費大量精力在兒童正畸之上。正如上述杭州連鎖機構的正畸主任,已完成6000例成人正畸案例,至今卻僅做過一例隱適美first兒童正畸。而提供兒童正畸的主力軍——兒牙機構,普遍缺乏專業的正畸專業醫生。
2015年前,在正畸需求尚未爆發的年代,口腔消費高單價的種植牙、牙冠、全麻手術等,在兒牙領域都少有需求,兒童普遍是齲齒治療、補牙等基礎項目,客單價低、利潤率低,獨立運營往往難以支持,是作為成人口腔的引流項目存在。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及消費能力的提高,在口腔預防和口腔診療服務體驗上,人群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兒童正畸消費崛起,拉升了兒童口腔消費的客單價,盤活了兒科業務,也讓兒口專門機構的出現成為可能。
根據公開信息查詢,主打兒牙診療的極橙齒科、瑞蕾齒科成立于2015年;正方形口腔成立于2017年;通策醫療收購的8家三葉兒童口腔診所均成立于2016-2017年。打開多家兒牙機構的網站,矯正的科普和服務入口經常出現在醒目的位置。
根據通策醫療財報,2017年兒科作為四大主要科室之一出現在通策財報中,當年兒科營收接近1.64億元,占其總營收的17.95%。2021年通策醫療兒科營收接近5.3億元,占其總營收的20.25%,同比增長32%,為營收增速更快的科室。
盡管存在旺盛的需求,但兒童口腔行業的創業,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早在2016-2019年間,國內多家兒童口腔機構獲得融資,包括極橙齒科、正方形口腔、瑞蕾齒科等,但近三四年間卻進入相對沉寂期。一方面在新冠疫情管控的影響下,線下服務機構普遍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兒童口腔創業者也正在克服運營效率、客戶粘性等系列挑戰。
2020年通策醫療收購三葉兒童口腔時,簽署對賭協議,轉讓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利潤在未來三年(2021-2023年)合計不少于4000萬元。據2022年半年報財報,2021-2022年 6月三葉實現1471.61萬,用了50%的時間僅跑出了承諾利潤的37%。
首先,現階段國內專業的兒童口腔醫生稀缺,在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專委會登記的兒牙醫生僅2000多位,存在巨大的缺口。另外,就作為兒科業績“擔當”的正畸而言,許多兒牙醫生并不完全具備正畸的資質和專業儲備,在區分發病機制、做出正確診斷及矯正方案方面,專業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通過后期培訓補足。
另一方面,兒童口腔機構主要吸引的是治療依從性較低的兒童群體,而12-15歲的青少年是正畸主要群體。為了留住長大的孩童,兒童口腔機構紛紛推出全周期產品,使用期限一般長達5-10年,覆蓋從乳牙期、替牙期到恒牙期的全過程。
與成人齒科不同,為了緩解兒童看牙的恐懼情緒,診所往往會進行動畫場景式裝修,通過做游戲、講故事、參觀診室等多種方法,拉近醫生與患兒之間的關系。但哄孩子的過程也要納入醫生正常的問診時間,單個孩子問診時間長,會降低醫生的診療效率,單位時間內能服務的孩子數量遠低于公立醫院。
正因為如此,同樣的項目,兒童口腔服務機構收費也要更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兒童口腔機構普遍嘗試會員制,預設診療門檻既可以圈出高端客戶群體,又可以增加客戶粘性,單年度收費標準往往在2000-3500元左右。以三葉兒童口腔會員卡為例,分為兒童卡、家長卡兩類,單卡僅限1人使用,卡的時效從1-5年不等;截至 2021 年底,三葉兒童口腔會員存有量為4萬名以上。
另外,兒童口腔還有另一個效率問題:就診時間集中于假期;因此會面臨“有診約不上,無診沒客人”的情況。為了更大程度地節約兒童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讓兒童做到學習、矯正兩不誤,有青少年正畸服務品牌甚至提供專車上門的服務。
獲客方面,醫療作為重決策消費領域,更好的獲客方式是通過品牌影響力低成本獲客,單個城市開出3-5家店,方能形成品牌效應。目前專注兒牙的品牌中,僅極橙齒科在上海開有8家店?天津4家店,瑞蕾齒科在北京有4家店,青苗兒童口腔在成都有3家店。
在連鎖數量及品牌號召力有限的情況下,兒牙機構需要采取多樣化的獲客方式,如線上,通過大眾點評推進、小紅書科普等營銷方式獲客,線下與早教機構、幼兒園、小學等垂直渠道開展異業合作。一些兒牙機構與學校、政府合作,開展公益義診、免費窩溝封閉、口腔檢查等,以此提高品牌聲量。
在兒童口腔市場中,除了下游的醫療服務提供商,上游的耗材廠商也是重要玩家。在兒童正畸走熱的情況下,硅膠矯治器、隱形正畸牙套、固定金屬牙套等廠商相繼推出兒童版。
硅膠矯治器是兒童正畸的爆款產品,國內醫用渠道使用的硅膠矯治器基本在2015年上市,主要有羅慕齒美康矯治器、MRC肌功能矯治器、ETA兒童牙齒矯治器,價格在6000-50000元不等,價格差異主要因為品牌和治療周期。
當前,硅膠矯治器也是濫用重災區,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硅膠牙套”,內容頁超過100條,“食品級硅膠牙套”約300元/副,宣稱“3個月見效,每療程3-6個月,無需拔牙就能擴展牙弓或改變牙列,矯正齙牙、地包天、牙列不齊等癥狀”。
但事實上,硅膠矯治器因材質柔軟、作用力有限,相應的適應癥較窄,《專家共識》指出“硅膠類矯治器僅對輕度牙性乳牙反?可嘗試使用”;而MRC肌功能矯治器由于無法實現骨性擴弓,在臨床中也被醫生謹慎使用。
相比之下,金屬托槽牙套(包括普通鋼牙套、舌側隱形牙套等)矯治位置精準、適應癥廣,可用于多種復雜案例,但金屬托槽矯治對醫生專業能力要求高,假如將數字化技術加持下的隱形正畸比喻為“開自動擋的車“,那金屬托槽矯治則是”手動擋“。
隱形正畸牙套因其操作簡便、美觀舒適,在國內有半數的成年人矯正會選擇隱形牙套。為了提高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的滲透率,當前隱形正畸巨頭和新銳品牌紛紛推出兒童版產品,同時降低青少年隱形正畸產品價格,并嘗試將兒童與青少年產品捆綁、實現全周期產品銷售。
隱適美和時代天使是隱形正畸廠商中的雙龍頭,二者合計可占到國內80%以上的隱形正畸案例份額。2019年,隱適美推出Invisaign First系列兒童版矯冶器,專為6-10歲兒童設計;時代天使推出兒童版,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6-12歲的綜合隱形矯治解決方案。
其它廠商緊接著推進兒童產品上市,2020年,正雅齒科推出專供1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的咬合誘導版;可麗兒推出C3全周期版,為3-12歲兒童提供2-10年的全周期顏面管理。
過去,隱適美在中國的產品定價一直高于美國。根據國海證券報告,2022年4月,隱適美青少年款出廠價由13500下降至10400,降幅達23%。終端價上,隱適美青少年款終端價降幅和出廠價降幅接近,由原來的3.5-4萬,降至2萬多。降價后,隱適美青少年款的價格已經與金屬牙套相當。
從兒童到青少年,孩子有早矯、恒牙期矯正、齲齒、拔牙等需求,通常早矯要花1-2萬,恒牙矯正花2-3萬。敏銳的耗材廠商推出了“全周期產品”,覆蓋孩子各成長階段的需求,時間5-10年不等。矯正過程中,若因種種原因中斷,在規定時間內,可免費重啟。兒牙機構也積極參與進來,售賣該預售型的產品。在市場活動中,家長可以一個秒殺價給孩子拍下來一套“全周期顏面管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