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13:53:19 瀏覽:0 來源:愛美啦
(文/李鵬濤 編輯/尹哲)不愿在上游內卷,靠玻尿酸起家的華熙生物正努力向下游拓展。
8月30日,華熙生物發布2021年半年報顯示,在營收同比翻倍的情況下,其龍頭玻尿酸原材料業務收入占比已降至21.46%,較去年全年下降5個百分點。
取而代之的,是涉足剛過去2年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已經撐起了華熙生物的半壁江山。
玻尿酸營收增速僅21.46%
華熙生物主要從事透明質酸原料和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華熙生物擁有四條業務線,原材料業務、功能性護膚品業務、醫療終端業務以及功能性食品業務。
半年報披露,期內營業收入19.37億元,同比增幅104.44%;歸母凈利潤3.61億元,同比增長35.01%。
具體來看,2021年上半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197.55%,占總營收的62.07%。
其中,四大核心品牌“潤百顏、夸迪、米蓓爾和BM肌活”均取得快速增長:
“潤百顏”品牌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199.91%;
“夸迪”品牌收入3.65億元,同比增長249.63%;
“米蓓爾”品牌實現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149.03%;
“BM肌活”品牌收入0.89億元,同比增長86.12%。
作為華熙生物的龍頭業務,同期內,玻尿酸原材料實現營收4.15億元,同比增長25.18%,占總營收的21.46%。
醫療終端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收3.14億元,同比增長51.34%,占總營收的16.23%。
從銷售規模看,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和醫療終端業務均實現持續擴張,兩條業務線的毛利率紛紛超過了原材料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華熙生物開啟功能性護膚品品牌建設才不足兩年。
銷售費用猛增140%
在收入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華熙生物期間整體費用也出現較快增長,從而導致利潤增速低于營收增速。
在2021年上半年的整體費用支出中,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增幅更大,同比漲幅達138.78%。
公告顯示,2018年至2020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84億元、5.21億元和10.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14%、83.74%、110.84%。
僅三年時間,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累計增長277.41%。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銷售費用率已經從2016年的14.6%攀升至46.3%。
對于銷售費用的不斷攀高的原因,華熙生物表示,主要因銷售人員增加導致職工薪酬同比增加。
另外,該公司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加大抖音等電商平臺信息流推廣,線上推廣費用大幅增加;同時還與分眾傳媒合作,通過線下樓宇廣告投放提升品牌知名度,廣告宣傳費用因此增加。
2021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同樣大幅增加。期內,該公司研發費用支出1.07億元,同比增長78.98%。
其中,基礎研究和原料研發、藥械研發、護膚品研發、功能性食品研發投入比例約為32%、29%、28%、11%。
旗下肉毒素產品曾造假
作為“醫美三劍客”領頭羊的華熙生物,在醫美板塊僅有潤百顏、潤致兩種注射類玻尿酸。
雖然該公司也曾寄希望于肉毒毒素產品拓展醫美邊界,但終究未能獲得市場的良好反饋。
2015年,華熙生物與韓國美得妥公司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雙方各擁有合資公司50%持股權益,共同開拓國內A型肉毒毒素市場。3年后,美得妥的肉毒素產品在國內申報上市。
然而今年1月,美得妥旗下三款肉毒素產品均因生產材料造假,紛紛被相關執法機構吊銷生產許可。
至此,華熙生物轉而尋求通過玻尿酸食品另辟蹊徑。
2021年1月,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獲國家衛健委批準作為新食品原料。
隨后,華熙生物即在3月推出透明質酸飲用水品牌“水肌泉”,并在年中推出透明質酸食品品牌“黑零”。
事實上,相比國外玻尿酸在食品領域的廣泛應用,國內的食品級玻尿酸還是一片藍海。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食品玻尿酸市場規模或可達200億元,未來還是一個向上加速發展的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華熙生物開始逐步涉足食品消費行業,但其以醫美為核心業務的邏輯并未動搖。
近期,由于醫美領域行業監管的多次出手,這也被市場認為是利空醫美股。
截至8月收盤,華熙生物報收180.78元/股,當年累計跌幅超過21%。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閱讀下一篇: 打了瘦臉針臉很癢(打了瘦臉針臉發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