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2:04:07 瀏覽:0 來源:愛美啦
兩年前,31歲的龍先生花了1.2萬元在成都溫江真美奇跡醫療美容院整了鼻子,原本期待鼻子能更長更挺翹,不料,一年多了,鼻根處用手一捏,竟然能夠晃動,把龍先生嚇得不輕。“現在跑步都有點晃動,很擔心會不會一直晃下去? ”
真美奇跡醫療美容院回應,由硅膠隆的鼻子,有一點晃動完全正常,屬于正常誤差范圍之內。
法律人士表示,要索賠需要進行醫療鑒定。
花了1.2萬整鼻子
鼻子有晃動
今年31歲的龍先生,這是第二次整鼻子。“以前單純地隆過鼻子,可是覺得鼻子還有點太短了,想延長一點。”龍先生說,有了一次隆鼻的經驗,這次分外小心謹慎,通過新氧網美容APP找到了一家名為真美奇跡醫療美容診所。
“通過第三方平臺,會多一重保障,沒想到還是被坑了。”龍先生說,之所以選中真美奇跡醫療美容診所,是該所有一點特別打動他,“微整本來就是精雕細作的活,該診所的宣傳上說, 精確設計,精確微創,精確到0.1毫米。”
2017年11月5日,龍先生花了了1.23萬在該院進行了手術,做了鼻綜合、鼻延長、鼻基底填充等多個項目,一周后拆線他發現,鼻根有點晃動。
“我跟醫院這個問題,醫院說會越長越緊的,還有六個月的恢復期。”龍先生說,等了6個月他再次找到醫院,沒想到醫院說修復不了,但是對于他提出的鼻唇角弧度不夠,做了修復。
龍先生說,沒想到,這次修復并沒有解決弧度的問題,反而使得鼻小柱膨出。“美容院用了耳軟骨進行墊高,但沒有墊好,導致右側膨出,兩邊不對稱。”龍先生說,現在鼻子一共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鼻根晃動;第二,鼻翼兩側不對稱,左側更長; 第三,右側鼻小柱膨出。
2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在綿陽見到了龍先生,筆直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鏡,用手捏捏鼻根處,確實能夠感覺滑動。仔細看龍先生的鼻子,能夠明顯看出兩側鼻翼一邊長一邊短,右側鼻小柱更高。
“感覺還沒有我原來的好看呢,我更擔心的是鼻子晃動的問題,現在一年多了,還在晃,以后會不會越晃越嚴重,如果非常劇烈運動或者被東西砸著呢?”龍先生說,因為鼻子問題他已經有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經常低著頭。
他向美容院提出,自己出錢修復鼻根晃動問題,但遭到了美容院拒絕,“如果讓其他美容院修復,不熟悉以前手術操作過程,擔心出問題。”龍先生說,如果這個訴求都不答應,那就退部分錢。
美容院回應:
都在誤差范圍之內
2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成都溫江真美奇跡醫療美容診所,店內那張鼻綜合整形的宣傳還在,“達拉斯綜合隆鼻,精確到0.1毫米之內,滿足個性需求,任意雕刻鼻型,只為了更完美的鼻子。”
對于龍先生提出鼻子存在三個問題,該美容診所負責人嚴新均承認,但是都認為在正常的誤差范圍之內。
“他說鼻子有一點晃動,是有點晃動,由硅膠隆的鼻子都有一點晃動。”嚴新說,顧客選擇的是硅膠隆鼻,與膨體隆鼻不同,硅膠無法與人體融合,會有一點晃動,完全正常。“畢竟是異物,運動不會晃動,有摩擦力怎么會晃動呢?”
對于龍先生所說鼻翼有點不對稱和鼻小柱有點膨出,“我覺得都對稱,挺好看的,比你我的鼻子都好看。”嚴新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對稱的,畢竟是人工手術,都在正常范圍之內。
嚴新介紹,去年6月,龍先生提出要重新修復鼻唇角,美容院進行了免費修復,為此龍先生還簽下了免責協議,此次修復后,不再提過多要求,不再無理取鬧。
“他要求過高,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即便他給錢我們也不愿意再做,修復了還有新的問題出現。”嚴新說,對于是否存在夸大和過度宣傳問題,“因為他是硅膠隆鼻,而不是自體隆鼻。”
記者追問,鼻小柱不是采用龍先生自己的耳軟骨墊高的么?
嚴新繼續強調,這個膨出就是在0.1毫米的誤差范圍內,隨后他又改口,這個效果就是顧客自己要求的。
該美容院拒絕了龍先生提出的賠償要求,“要賠償就做醫療鑒定。”不過,嚴新表示,若龍先生能夠找到一個愿意接手修復的醫療機構,他愿意出部分的錢。“如果有人愿意接手,那就說明我學藝不精,我們愿意出部分錢。”
這是一種手術并發癥
法律人士建議起訴
某位公立醫院資深美容醫生表示,這屬于手術并發癥,出現的原因有多種。“第一,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因素,譬如患者的皮下組織比較薄或者比較淺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第二,可能是使用材料的原因;第三,可能是醫生技術原因,如醫生剝離的范圍比較淺,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位醫生表示,具體判斷原因要面診并結合檢查來做出判斷,在美容行業內出現并發癥,美容院一般是免費為患者做修復,“這個修復還比較簡單。”
四川廣力律師事務所律師邢連超認為,要判斷醫療整形是否失敗,要由專業的醫療機構作出鑒定。“如果鑒定出來屬于醫療事故或者存在過錯,那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包括修復,反之則由消費者自己承擔醫療后果。”邢連超說,此外,還可以看看該醫療機構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該醫生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看看程序上是否合法。“如果程序上不合法,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北京市君澤君(成都)律師事務所方毅律師說,此事醫療行為鑒定為醫療事故難度比較大,傾向于認為是一起醫療合同糾紛。“比較可行的辦法是起訴,是否需要做醫療事故鑒定,由法院指定。”方毅說,消費者還可以向衛生主管部門進行投訴,讓醫調委組織調解。此外,如美容院涉嫌虛假和夸大宣傳,消費者可以找工商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
紅星新聞記者 鐘美蘭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余孟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