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09:18:41 瀏覽:0 來源:愛美啦
華熙生物真的舍得“去醫美化”?近日,帶著這個疑問,《國際金融報》記者分別走訪了幾家有專業資質的醫美機構,了解“瘦臉針”的市場情況。
疫情下的瘦臉針市場
“我們一天打瘦臉針要打一兩百個顧客,大家都是來了咨詢完直接就打針的,沒有咨詢后隔天才做的。”8月3日,在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院的一個普通咨詢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肉毒素瘦臉針的相關情況。
上班日午休時間,室外高溫,走進這家有醫療資質的美容醫院里,粗略看上去有20多個咨詢室,午間大概有三四個顧客在記者所在的咨詢室門口候診。
華美醫療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美團上的優惠價格都是真實的,如果選用國產的蘭州衡力肉毒素純咬肌(純瘦臉)產品,美團團購價306元,而店內標注的價格是466元;如果是咬肌+下頜線提升為1580元;如果選擇進口產品保妥適,純咬肌瘦臉為2880元,咬肌+下頜線提升為4580元。”該工作人員強調,考慮到可能出現排異,瘦臉的顧客選擇保妥適產品的較多,而蘭州衡力的產品在瘦腿方面效果更好。
在NewFace紐菲思醫美浦東店,同樣的幾款肉毒素產品,《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標準價格和大眾點評上看到的價格一樣,只是節假日和工作日價格有所波動。工作人員解釋稱,“進口保妥適肉毒素產品半年打一次就夠了,但是建議要打三次才更穩定。”因為是工作日午間,記者看到現場有兩三個顧客。工作人員解釋稱,周末打肉毒素的顧客較多,保妥適和衡力產品打的人都比較多。
在上海中瀛醫療美容院,因為記者的核酸為三天內有效,導致不能入院咨詢,只能在線了解。同樣的幾款肉毒素產品,這家的價目表并不透明,雖然有七夕節活動價,但是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具體價格表,因為公示的都是活動價。”對方還強調,“醫院都是明碼標價,藥品類不存在暴利。”但是與上海華美和紐菲思兩家相比,中瀛門診部蘭州衡力瘦臉針七夕活動價為980元,外加贈送免費專家面診和做完項目后的醫用冷敷貼。進口保妥適的七夕活動價為3680元。
此外,當記者以顧客身份進入兩家美容醫院進行咨詢時,均有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接待,在等候區也有茶歇、紙巾等配備。記者還注意到,新冠疫情對美容院的客流量影響不小,如果不持有24小時內核酸證明,當天不可以面診或打瘦臉針。但是,選擇通過P圖成24小時的核酸證明等方式留住顧客的現象也存在。
7年布局一朝丟
華熙生物要“去醫美化”?
“醫美三劍客”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青睞,不過,在醫美實體店,又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在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院(源深路店)里,記者看到,愛美客和昊海生科均有授權醫美產品給這家機構,記者在該美容院一面授權機構欄里看到,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院為愛美客公司玻尿酸產品愛芙萊的指定注射機構;昊海生科的玻尿酸產品海薇和姣蘭也授權這家機構注射。在這些授權機構中,華熙生物并不在列。對此,華美醫療方面表示,“玻尿酸品牌有很多,華熙生物一般注重在化妝品里面使用,不能醫用注射。”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通過講玻尿酸故事,愛美客、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成了名副其實的醫美巨頭。他們不僅賺足了女人的錢,在資本市場上股價也飆升,估值膨脹,市值輕輕松松就可破千億。造富神話的故事大同小異,似乎有這樣一款產品,就可以“吸金”。可憑借玻尿酸單一產品模式顯然難以為繼,于是愛美客等醫美公司又開始講新故事,想通過肉毒素這款產品再掀起一波醫美熱。就在各方爭相布局肉毒素新風口時,華熙生物卻率先栽了跟頭。
8月1日晚,華熙生物發布一條重要公告,與簽約7年的韓國公司Medytox終止合作,這意味著其肉毒素產品獨家代理計劃折翼。受此消息影響,8月2日華熙生物股價報跌3.33%,報151元/股,不過,在8月3日出現止跌,總市值738億元。
當更新收購失敗公告出現時,投資者不禁要問:沒了肉毒素,華熙生物在醫美賽道的下一個故事該如何講?
肉毒素,也被稱為肉毒毒素或肉毒桿菌素,可用于除皺、美容、瘦臉,俗稱“瘦臉針”,常用于醫美行業。
華熙生物投資Medytox還要追溯到2015年5月。彼時,目前已退市的開曼華熙與Medytox簽署了合資協議,并據協議約定成立合資公司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目的為在中國大陸地區開發、拓展及銷售Medytox生產的肉毒素產品及相關產品。
7年的等待,看似已經板上釘釘的收購,為何突然就黃了?
對此,華熙生物表示,Medytox自合資協議簽署后從未向華熙美得妥提供任何相關產品以供銷售;基于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于2020年采取的行政措施,Medytox公司包括肉毒素在內的一系列的產品遭受召回和銷毀的命令、取消產品批準的程序以及暫停制造銷售和使用的命令;Medytox于中國注冊的肉毒素產品自2019年11月11日起至今未完成產品注冊手續,無法在中國進行銷售。
針對此次收購失敗問題,華熙生物在公告中提到,本次終止合作不影響公司現有的醫療終端業務和其他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且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從事相關產品的開發、銷售等方面不存在競業限制。未來,公司也不排除尋求其他肉毒素產品的合作機會。然而,對于華熙生物來說,再進軍肉毒素賽道似乎難上加難。
肉毒素市場競爭格局生變
在被問及主營業務是否發生轉變時,華熙生物強調,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生物活性物原料(B-B)、醫療終端(B-B-C)、消費終端(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B-C)。華熙生物是全產業鏈平臺型企業,功能性護膚品是公司重要的主營業務之一。該公司強調,華熙生物和愛美客的業務模式截然不同,二者不存在對標性。華熙生物是全產業鏈平臺型企業,醫美業務僅僅是華熙生物的業務之一,而愛美客則主要聚焦醫美業務領域。
從國內市場來看,雖然肉毒素的市場滲透率并不高,目前獲NMPA批準的肉毒素產品也僅有四種,分別是美國進口的“保妥適”、“蘭州衡力”、益普生的“吉適”和韓國Hugel公司研發的“樂提葆”。沙利文研報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肉毒素終端市場將達到112億元。
從醫美企業布局端看,愛美客、華東醫藥、昊海生科等都在爭先恐后布局肉毒素產品管線。
今年5月,愛美客與韓國Huons BioPharma Co.,Ltd.簽訂了經銷協議,約定以研發注冊方式引進Huons BP的肉毒素產品,并在約定經銷區域作為后者指定的唯一合法經銷商進行產品的進口和經銷。目前,公司注射用A型肉毒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昊海生科的外用涂抹型A型肉毒素產品的魚尾紋適應癥在IIb臨床試驗進行中,預計于2025年在美國獲批上市。而其注射用A型肉毒素產品上市申請工作也在推進中,預計將于2025年在美國獲批上市,擬在中國境內同步開展注冊申報工作。
此外,華東醫藥獲得了韓國Jetema公司的A型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預計于2024年獲批上市;上海復星醫藥的注射用Daxibotulinum toxin A也已到了臨床三期.....
高營銷費致增收不增利
雖然華熙生物一再強調,與簽約7年的韓國公司Medytox終止合作不會對公司營收產生影響,但是投資者不禁要問,除了玻尿酸,華熙生物的新增長點到底在哪?
據2021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48億元,同比增幅87.93%,其中功能性護膚品占比較大,達到了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2億元,同比增幅21.13%,毛利率減少了3.34個百分點。從數據看,華熙生物研發投入并不高,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5.7%,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處于較低水平。
具體來看,2021年華熙生物研發費用為2.84億元,盡管同比增長超過100%,但占營業收入的比重5.74%,僅為銷售費用的零頭,甚至不及管理費用。再看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更是讓人吃驚,2019年至2020年,該公司銷售費用為5.21億元、10.99億元,而到了2021年,銷售費用更是高達24.36億元,同比增長了121.62%,幾乎占了總營收的一半。
銷售費用過高顯然已經拖累企業負重難行,華熙生物在經歷過一段黃金發展后,終于也出現了頹勢。近一年來,華熙生物共發布了6次人事變動,今年初,素有“中國化妝品研發第一人”稱號的李慧良提出辭呈,這位首席技術官的離職也讓外界對華熙生物的主業發展產生了很多質疑。
從2021年的財報看,華熙生物的確是在轉型,其產品由B端原料供應向C端轉型。從數據看,其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2億元,同比增長146.57%。產品主要涉及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為主,其中潤百顏在2021年實現收入12.29億元,首次實現單品牌年收入過10億元。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23%增加至2021年的67%,B端原料產品營收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52%縮減至2021年的18%。
雖然銷售數據好看,但不少投資者認為,在競爭激烈的護膚品賽道,與國際大牌蘭蔻、雅詩蘭黛、SK-II等相比,華熙生物其實并不具備優勢;與國內知名新消費品牌韓束、紐西之謎的競爭也不相上下。這些現實也是該公司市值自去年6月突破1100億元后為什么一落千丈的緣故。
憑借全球更大玻尿酸企業以及占據全球玻尿酸市場47%份額,華熙生物2019年11月登錄科創板,而這家獨霸行業龍頭地位15年的企業,如今也迎來來發展困惑期。去年7月底其股價曾一度高達314元/股,可如今跌掉六成后一直低位徘徊在150元附近。
合成生物學會是新增點嗎?
繼玻尿酸、肉毒素之后,華熙生物要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可能更后一條路就是提高科技含量,也就是該公司新提出的合成生物板塊發展。
在采訪中,華熙生物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已經將合成生物作為重要的底層研發平臺和核心發展戰略。目前,華熙生物合成生物技術國際創新產業基地已落戶北京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并投入使用。華熙生物合成生物學研發團隊及技術平臺等已初步組建完成,并已經通過合成生物平臺完成膠原蛋白、5-ALA、NMN、人乳寡糖、硫酸軟骨素、肝素等項目的產業轉化。”
無獨有偶,《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在合成生物領域,華熙生物可能又遇到了另一個強大競爭對手。華東醫藥近期表示,其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與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浙江工業大學院士團隊共同組建的“華東合成生物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已經成立,將以合成生物學技術為基礎,聚焦營養與醫藥化學品、醫美生物、生物材料及健康代糖品四大領域,圍繞智能生物制造開展技術創新研究和產業轉化研究。
種種跡象顯示,更近幾年在醫美領域布局較快的華東醫藥在合成生物領域更有優勢。據悉,華東醫藥已經在發酵領域積累近40年的技術經驗,公司擁有目前浙江省內更大規模的發酵單體車間和行業領先的微生物藥物生產能力。而研發投入不多的華熙生物,只是個“新玩家”。